全国总工会举办这项比赛让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速录师们有了一个展示、交流、发展的平台。
这次全国总工会首次把速录师纳入职业技能大赛,采用了适合计算机五笔字型录入员的比赛标准和方法,增加了一些与工作关联度不高的比赛内容。正如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先生所说:“速录师不仅仅考查输入能力,还考查听写和识别能力”。
大赛的八大考核内容分别是:日常报刊连续文本、离散文本、混合文本、古典文本、符号文本、听打文本、理论题和文本编辑题。可以说内容涵盖全面而广泛,对所有参赛选手都是一个挑战,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素质之争”。
从内容上看,要想凭借综合素质优势获胜,需要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难度极大。惟一可以比拼的就是工作能力素质——速度和准确率。事实证明,亚伟速录选手最终还是以“速”取胜的。
“速录师”是“运用速录机设备对语言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生成电子文本的人员”(摘自《速录师国家职业标准》),其工作对象是语言信息,平均速度在180-260字之间,因此对速度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素质要求,是任何其他素质能力都无法完全弥补的。离开了这一条,其他的素质能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对速录师的要求是“速度为本、素质为体、速录为用”。这就要求速录师在达到基本速度要求的前提下,运用相关知识和能力,实现速录的工作目标。
首先,要以高速度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速录的任务首先是如实记录,如果连起码的速度要求都达不到,那还有什么资格做速录师呢?发言者的脑子里肯定有一个清晰的提纲,在此基础上组织材料和语言形成完整的发言。语言信息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中包含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以及瞬间产生的灵感。速录师只有跟上思维的速度,才能完整地保留语言信息的真实面貌。这是速录的基本要求。
其次,要用恰当的方式保证记录的可读性。
速录是为了语言信息的保存和交流,“听”和“看”是不一样的,很多语言可以听下去,但是逐字逐句地记录下来却完全不可阅读。速录师必须有能力把这样的语言信息用恰当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记录稿在词汇、语法、篇章结构、段落、标点等等方面都符合基本的阅读要求,才能完成将语言信息保存并交流的目的。这是对速录师的更高要求。
第三,要让记录稿行文流畅雅俗共赏。
速录稿经过整理后,要担负起传承人类文明的历史使命。看看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一字千金,而原始的讲话内容相对随意和发散。这就要求速录稿最终能够整理成为即保留演讲者的原汁原味,又字斟句酌、精彩纷呈的文章。一方面流传开来雅俗共赏,另一方面,又能把演讲者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这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和语文功底,非十年八年的功夫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这可以说是速录师的终极要求。
综上所述,一个合格的速录师,要有速度、有智慧、高质量地完成速录工作,必须像参加比赛一样“素”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