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企业在职职工:
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
困难企业要组织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一措施中,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
本报解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在面临经营压力,效益不景气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减员工数量,降低人员成本,以求渡过难关。政府这一举措鼓励企业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把可能流向社会的失业人群通过在岗培训的方式留在企业内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期望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劳动保障部门要更多地对企业进行鼓励、引导和扶持。从长远来看,期望政府能够有后续的政策与措施,对那些帮助政府承担了压力的企业在税收、项目审批、用工以及申请贷款资金方面,给予更多的回报性支持。
■城镇失业人员:
开展技能就业培训
对城镇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包括在城镇继续找工作的失业农民工),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失业人员特点,组织其参加3至6个月的再就业培训。要紧密结合当地重点拓展的就业领域、符合产业调整政策的行业和需要发展的职业(工种),重点开发面向城市社区就业的服务类技能培训项目。
对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生,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其专业背景,组织其参加相关领域的技能培训,促进其自主创业。
本报解读: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以及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职业素养相对较高的群体,针对这两类人群的培训目标是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而且城镇中的培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培训的手段和方式多样,更有利于政策的实施。同时也期望通过政策的导向,把城镇中的剩余劳动力转向服务行业,提高服务行业的人员素质,同时带动自主创业的发展。
■新成长劳动力:
开展技能储备培训
对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农村“两后生”),组织其参加6至12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采取措施,扩大技工院校招生规模,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订单、定向培训等方式,强化职业技能实训,有计划地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后备技能人才。
本报解读:新成长劳动力是未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对象,国家一直在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以弥补长期发展学历教育造成的职业技能人才的不足,真正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同步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这一举措完全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是不够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参与进来,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金以及专业投资机构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真正地把金融领域的“危机”转化为教育行业发展的“机遇”。商报记者 黄良进
本文链接: http://www.cnacedu.cn/a/news/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