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浙大才女的非常道

2008年的这个夏天对于刚刚从5.12大地震中缓过神来的四川人来说,无疑是异常难熬的,从地震发生那一刻开始,巨大阴影不止笼罩在整个城市上空,也阴霾了所有四川人的心理。但是在灾难之后,我们除了悼念与缅怀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寻丢失的勇气和信心,走回正常的生活轨道,为接下来的日子做打算。生活需要继续,社会需要发展,而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  
 
     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四川广汉速记秘书学院的速录师培训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来回回的咨询报名者中,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及办公人员,也有准备转行的在职人员,应届高中毕业生,更有在校的大学生,其中也不乏从外省慕名远道而来的名牌大学学生。
 
     肖菊——一位来自江南水乡的女生,不顾舟车劳顿,从江苏千里迢迢地赶到四川广汉速记秘书学院咨询处报名。
 
     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她,现在还是浙江大学中文系一名大四的学生。她说她是来四川“抗震救灾”的时候了解到“速记”这个行业的。
 
     在5.12地震发生以后,她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的队伍当中,这个弱小的女生跟着志愿者的队伍在重灾区待了整整一个月,她默默无闻地为灾区的人奉献着她的爱心,挥洒着她的热汗。灾区人民所承受的痛苦,她也感同身受。她想为灾区人民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每天啃着一点点干粮,把更多的留给灾民,睡觉没有被子,她就咬紧牙关挨冻,本来身子就不好的她,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当中,瘦得一塌糊涂。但是她很欣慰,因为她为灾区人民做了她能做的一切。
 
     她所在的志愿者队伍,每天得从一个灾区赶到另一个灾区,唯一空下来的时间大概也就是囫囵吞枣似的应付肚子的时候了。一次,在她啃着自己所带干粮的时,电视上正在直播抗震救灾的新闻发布会,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正在答记者问,她留意到发布会现场记者席上除了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之外,还有两位貌似打字员的人在做文字记录,什么人居然能到新闻发布会现场去“打字”呢?几经打听,她知道这就是“速录师”。这一幕一直回荡在她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却。
 
    “抗震救灾”志愿者工作结束之后,她随大批的志愿者队伍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搜集了大量关于“速录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