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中心城区共规划小学400所,提供学位49.4万座;规划中学219所,提供学位38.2万座,高中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5%以上;教师将逐步实现同县同酬,同圈层同酬,最终实现市域同酬……昨日,成都市教育局正式颁布了《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十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01 成都市统筹城乡学校布局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02 成都市教育公平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03 成都市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04 成都市职业教育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05 成都市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06 成都市终身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07 成都市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08 成都市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09 成都市教师住房保障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10 成都市校舍安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实现教育公平
新生入学分班 电脑随机派位
总体目标:
三阶段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按照《成都市教育公平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都教育公平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比例达到5.8∶4.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到2010年,全面完成灾后教育重建任务,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二阶段(2011-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98%以上,普职结构更加合理,建成职教公共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示范校5所,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新增劳动力预期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到2015年,努力达到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
第三阶段(2016-2020年):高中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5%以上,职业教育实训工位与在校生比达到1∶3,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
我市将定期向社会发布区域间、校际间教育均衡和公平调查状况报告。
待遇公平:
教师从同县同酬到市域同酬
为保证农村学生接受公平教育,我市将统一城乡教育政策,即实现4个统一: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规划、统一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标准、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城乡教师管理。
将各区(市)县学校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规划,全域规划成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校点布局。统筹城乡教育经费,形成统一、规范的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切实保障农村教育基本经费需求。学校建设统一招投标,实行投、建、管三方分离。对城乡教师统一待遇,逐步实现城乡教师从“同县同酬”、“同圈同酬”到“市域同酬”;推进城乡教师区域内有序流动。市教育局相关人士昨晚表示,目前,我市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如期进行,城乡教师“同县同酬”基本上已经实现,甚至有些地方,农村教师收入高于县城教师收入;而实现“同圈同酬”到“市域同酬”,取决于各个圈层与市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入学公平:
分班采用电脑派位并公示
坚持规范办学,保障所有学生受教育机会公平。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实施力度,均衡配置生源,有效遏制义务教育择校。
学校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消除大班额。新生入学分班采取电脑随机派位,对分班结果进行公示。不设重点班。
教师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进步。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促进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充分激发潜能。
民校公平:
义务教育纳入政府预算
“公平计划”提出,依法保障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将民办学校发展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维护民办学校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民办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的权利。
建立各级政府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的制度,将发展和推进民办教育纳入公共预算。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由政府根据学生数量,以及当地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标准,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高等教育
市属高校平均就业率2011年达90%
到2012年,我市将力争建设10个市级特色专业(5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50个市级精品课程,市属高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0%。
市级财政要在教育部门年度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特色专业(每个专业15万元)、精品课程(每门3万元)项目的建设,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经费作为评估及课题费用。各市属高校也要按照市级拨款的相应比例进行配套。
教师素质
2015年 全市75%教师学历达本科
按照《成都市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09年至2012年,全体教师每年将有不低于100个学时的培训;市本级培养6500名市级骨干教师。力争到2015年,全市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75%以上,有5%的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水平。
教育国际化
办好1-3所国际学校
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包括鼓励学生海外修学,建设双语学校,设立成都市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和成立“成都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等。要办好1-3所国际学校。市属高校都有1-2项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市属高校、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和重点职业中学都有友好学校。
开设3-5个海外“孔子课堂”
依托国际友好城市开设3-5个海外“孔子课堂”。市属高校、省级及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和重点职业中学的领导干部、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境外研修、培训的比例逐年提高。
到2010年,上述学校中教师有境外培训经历者力争达到1%-3%,其中英语教师力争达到10%-15%(8%-12%)。
鼓励学生修学旅行
开设海外体验的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出境修学旅行。以修学旅行为主的出境交流学生每年力争达到3000人次,境外学生来蓉修学旅行每年力争达到1000-1500人次,各级各类学校接受境外来蓉或交流的学生每年力争达到1000人次。到2010年,全市“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园)”达到50-60所。
政府设留学生奖学金
我市将成立“成都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设立“成都市人民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对来市属高校留学的优秀境外学生进行奖励;努力完善留学生、外籍教师医疗保险等具体实施办法;设立成都教育国际化专项奖。
素质教育
逐年扩大指标到校生比例
减负:学生课业负担定期公布
经过3年努力,把成都建成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区。建立市政府对区(市)县政府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并将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同时,还将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机制和素质教育监测公布制度。定期公布各区(市)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教育投入、学校教育质量情况以及学生发展水平、课业负担状况等反映素质教育的基本指标。
招生:探索多样化录取方式
我市将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录取办法,探索多样化录取方式。逐步实行中职类学校凭初中毕业成绩和毕业证免试升学制度;实行普通高中指标到校生制度,并逐年扩大指标到校生比例。
同时,还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制定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标准和评选办法,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用3年时间在全市建设100所外语、科技、体育、艺术等各类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城乡学校布局
《成都市统筹城乡学校布局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出,我市将在中心城区(含五城区及高新区)、龙泉驿、新都、郫县,共9个区县,对于现有的和规划可控的中小学校用地资源,严格加以控制,缓解中心城区中小学教育用地紧张的状况,集约地利用中小学空间资源。根据现有中小学资源分布情况、中心城区人口分布情况及用地功能调整发展的要求,到2020年,中心城区共规划小学400所,提供学位49.4万座,规划中学219所,提供学位38.2万座。
对于一些校地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无法有效发挥办学功能导致资源无法利用的校点,可通过切实可行的用地等量置换措施进行整合,或采取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加以利用。
关于市民普遍关心的小学布局,方案认为相对完整独立的居住片区应优先满足小学的布点,但对于因小学分布不均衡而带来的局部地区小学资源不足,可结合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位总量平衡的条件下,进行小学生源的跨区分流。中学在城市新区可适当相对集中布局寄宿制中学。
小学分布不均 可跨区分流
终身教育
大力开展社区教育, 逐步形成以社区大学和20所社区教育学院为主体,以219所乡镇成人学校(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以1666所村社区教学点和1034所中小学资源开放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开放式的社区教育网络服务体系。
确保城乡统筹形成的农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全部建立社区教育工作站,使年培训率达到区域常住人口的40%以上。
各级政府应按照区域常住人口人均最低1元的标准单列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并实现逐年有所增加。
区域常住人口 年培训率40%以上
教师住房保障
年内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工作
2008年,我市已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户1000余户。到2009年年底,我市将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工作。据了解,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工作由教育部门提出需求,区(市)县政府负责建设落实,并纳入民
本文链接: http://www.cnacedu.cn/a/news/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