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国学热已经在中国逐渐升温。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还包括中国的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国学外延。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宗教学、礼仪学、民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牒谱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释道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以经部为重中之重。
国学的价值与意义十分重大,国学对现代文明建设的作用无可替代。然而,近百年来,国学的际遇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学的地位由社会意识形态的顶峰迅速向下滑落,长期沉沦在遭否定、受针砭的尴尬境地。近百年来,国学地位遭贬低,国学价值遭否定,国学意义遭质疑,国学前途遭抹黑,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
孔子孟子的学说,又称的儒学,是国学的核心。遗憾的是,儒学发源地的中国,上个世纪几乎断裂于这个圈子之外。原因是1919年“五四”运动树起“打倒孔家店”的旗号,以及后来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许多中国人几乎不记得国学的存在了。
著名英国学者庄士敦曾经说过:“当我们欧洲人惊异地发现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中国的道德伦理、中国的艺术和文学都有崇高价值的时候,中国人自己却把他们文化中这些伟大产物横加鄙视甚至否定,这是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问题。”
国学的复兴源于19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文化自救。1941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民为了抵御外敌侵略、富国强兵,出现了“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的热潮。“国学”一词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用以指讲述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学科。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和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的现实,迫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次的“道统”问题。所以,由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发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研讨及西方文化的全面学习,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学术风气以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等。20世纪初,在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导师的引领下,一大批国学家发起了国学复兴运动。
今天重建和振兴国学正逢很好的机遇,具备了充分的条件:(一)重视传统文化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为重建和振兴国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涌现出一大批如吴宓、文怀沙、于丹、易中天等杰出的当代国学家,中国国学研究会于2006年在北京成立,2007年2月《国学学报》出版,全国发行;(三)通过弘扬以儒学精华为主体的国学,来扭转社会风气的趋向,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已成为普遍的要求。
今天重建和振兴国学是中华民族强大的自信的标志,是进入世界多元文明体系,开展文化对话的表现。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力日益扩大,各国对创造经济奇迹的中国文化投入了更大的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孔子学说,已有38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在这种背景下重建和振兴国学,乃是进行世界范围文明对话的重要前提,因为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重建和振兴国学恰好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华。
国学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文化体系,它蕴含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今天我们振兴国学,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中华民族文化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链接: http://www.cnacedu.cn/a/news/200.html